书单分享(一)|有人写书,有人写日记

2023-05-10 14:56:27

文章封面图片来自:纪实摄影师 [英] Tom Stoddart


1


《看见》出版于2013年,讲述了柴静自2001年进入央视后十余年间的职业生涯感悟。那年我高三,这本年度畅销书在同学间很火,读完柴静就成了我心中的女神。2015年初柴静推出空气污染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我第一时间看了网上的视频,衣着朴素的她为我们贡献了一场务实、客观、权威的精彩演讲,但不久视频被撤了。我不知道时至今日为什么网络上依旧有那么多对《穹顶之下》的恶评,对《看见》的嘲讽,甚至有些已经上升到了柴静本人。好像批评柴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只要能揪住一个不够完美的点diss几句,就能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但于我而言,一直都认为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记者。


非典、汶川地震、华南虎事件、药家鑫事件、家暴、同性恋、征地拆迁、山西煤矿...每一个事件听起来都是那么庞大,但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是能打动人的温度,是让人流眼泪的真诚。看看这本书吧,看一个青涩的小女孩儿,如何一路自嘲自省、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蜕变成一个符号性的新闻人。

读过《看见》这本书的,应该都知道陈虻,他对于柴静算是一个精神导师的存在,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这本书是北大新闻与传播院徐泓老师对陈虻生前言论经历的整理,在序里说:“我看电视不算多,每每打开电视,就感觉到失去了陈虻。” 作为一个外行,我对电视节目制作不懂,但我觉得这本书除了能给传媒从事者带来一些启迪外,处处都闪耀着陈虻本人智慧的光芒。书中不时出现三两句一针见血的话,让人醍醐灌顶,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东西论剑》是我在图书馆无意间看到的,可读性还是蛮强的。默多克在西方传媒界算是一个神话,但在网络上他的前妻邓文迪好像更具有话题性。刘长乐的名字也不响亮,但他创办的凤凰,也是中国的传媒传奇了。这本书全方位向我们展示了两个超级赌徒的发家史,有点玄幻,有点热血。读完很佩服这种有野心、行动力超强的疯子。

阿兰·德波顿好像有一本更有名的书叫《旅行的艺术》。、“自学成才,天赋异禀”,偶尔还会看到“阿兰·德波顿结婚了吗”、“阿兰·德波顿妻子”诸如此类的搜索字眼,以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绝世美男子,后来去搜了他的照片,是个秃头大叔,内心感觉受到了欺骗。


不过《新闻的骚动》这本书真的写得太好了,很多新闻传播专业书里艰涩的专业论述被他用一种很俏皮的文字风格表达得清清楚楚,引人发笑。至少看过以后,对一些新闻现象会有自己的见解,不至于再像个傻子一样被各种新闻所牵动,被媒体玩得团团转。

2


还想为大家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个叫译文纪实的系列,一共25本,每一本都很精良,篇幅有限我选了其中四本展示。


纪实文学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算是新闻与文学的交叉,你可以当小说看,但看完再一想这些都是真事儿,内心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与震撼。前两天去看了一个切尔诺贝利摄影展,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有一部纪实作品叫《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也值得一看。


3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的评论家、作家,她与西蒙娜·波伏娃、。2004年逝世以后,其子戴维将其生前近百本日记本、笔记本整理出版。日记是太私密的东西,我觉得SS如果还活着,绝对不会将这些东西曝光在大众面前,就她的那些与同性、异性的爱恋就够劲爆的。


1947-1963这16年,她从一个早慧少女成变成了一个青年作家以及单亲妈妈,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1964-1980这16年主要就是SS中年时期的经历,这一时期她著述宏富,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日记中可以看到处于事业巅峰的SS的内心情感、、道德觉醒,以及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美国内外的激荡风云。


有一部纪录片叫《关于苏珊·桑塔格》,可以抱着八卦的心态去看,也可以持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总之,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很酷的女人。

写在最后:似乎人生每到一个节点,都很有必要对来路进行反省、总结。忙完了实习、考研、找工作、做实验、毕业答辩、各种体检,离毕业还剩一个月多。这些天整理四年来的日记、书单、照片、票根、杂物...发现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四年了,我好像没变,也好像变了很多,文案、编辑、科普植物、实习老师..生活分出了好多个维度。以后的主要事业就是做一名好的生物老师啦,但读书写文也是我不会丢掉的一桩事。一开始做这个书单分享只是简单想推荐些好书给大家,结果列完一数几百本...门类太多一时让我有点找不到推荐的线索,索性就决定还是分期吧。这是有点赶的第一期,之后还会有二三四五六七八期,请诸君笑纳。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