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大雨,90后边缘人士,理性的摩羯座。有着自己的艺术观,酷爱扣细节,喜欢读书,偏好推理和历史书籍,热爱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小确幸,愿此生平平淡淡,但也不希望枉走人世一遭。
初中的时候学数学,考试时,有一种常见题型——几何证明题。三言两语描述的题目,看起来很简单,往往却要借住辅助线才能完成解题。
简单的两点一直线,放在特定环境中,就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证明结论。
在这篇小说中,却反其道而行——两点连成的一条线,成为了本案中误导世人的线索。
环境清幽的海岸边,一对年轻男女相拥而死,尸体旁边放置着掺入毒药的橙汁,尸体衣着整洁,无挣扎痕迹,也没有被搬动的迹象。再加上两人从东京乘火车出发之时,正好被女方同事和客人目击,而男方近来因为涉嫌贪污案被警方视为重要的污点证人。
任谁看,这都是一起殉情案。
然而故事的最后,真相才告诉我们,这对男女互不认识,所谓的殉情,不过是凶手刻意做出,误导世人的工具罢了。
这对男女,本是毫无关联的两点,只因被人摆成了彼此靠近的状态,而自动地连成了一条线。
眼见不一定为实,而我们,往往总是用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对一些事物轻易下判断,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作者对凶手的描写几乎可以说是只言片语。文章中的笔墨都放在了描写最重要的线索和难题——凶手是如何利用火车时刻表混淆视听,同时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的。
然而,在大量描写警方推敲梳理这错综复杂的日本火车时刻表的内容背后,凶手的形象已经有所刻画:缜密的心思、极高的忍耐力、完美的伪装能力,甚至一颗毫无怜悯的心——既能除掉事业上的绊脚石,又能除掉家庭生活中的第三者,一石二鸟。
这篇小说发表于1957年,在推理小说的情节上,加入了社会背景和犯罪动机分析。这一革新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我已经难以体会到当时的读者面对这篇文章时字字诛心的感受,也不能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身临其境的代入阅读过程中。
不过,松本清张不亏为大师,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玄幻的情节,简洁的语句,轻描淡写的,就将案件本身以及背后的深意刻画了出来。
有时候看其他作者的推理小说,会沉浸在一个相对文学的思域中,然而每当读起松本清张的书时,才会深深感受到自己是活在社会中,活在现实中。
▲注:此署名文章版权归该书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