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被碎片化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时,长时间的专注能力,就是一个人的竞争力。
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总是会被羡慕,而且总有人会问他们,为什么能把一样东西学的那么好?除了个别聪明伶俐的小天才之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回答:坚持。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时代独有的知识焦虑中。还在学校磨大刀的大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发现已是“核弹时代”。学校里学的知识永远不够用,终身学习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然而,当自己踌躇满志、打算慢慢变成一个认真的学霸,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坐在桌前很久才进入状态,过了大半天猛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刷朋友圈,有朋友突然打电话来约吃饭,一瞬间又激动又懊恼——任务只能堆积到明天。拖延症晚期,制定了满满的学习计划,表格画了一张又一张,到最后一项都没完成。迷迷糊糊地学了一整天,感觉什么也没学到,记忆中专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提高学习专注力方法:
1 学习前用10分钟想象当天的学习安排
2 想象自己学习完成的样子
3 最难的事先做
4 累了去跑步
当我们知道玩游戏,追电视剧,看头条,刷朋友圈是浪费时间,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做。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差别非常大,短的不到0.01秒,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就拿玩游戏来说,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所以玩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再拿观看综艺节目来说,很多综艺节目耗资巨大、设计巧妙、制作精良,又有多位大牌明星助阵,所以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让观者身临其境、大呼过瘾,可是一旦节目结束,就会感觉失落,第二天能记起来的也不多,所以观看综艺节目也可以看作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以此类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少做短半衰期事件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最喜欢做的、做得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这个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比如背单词,背一个单词,尽管可能过几天就会淡忘,但是当你几天后重新背这个单词时,第一次行动留下的底子还是在那里,它可以降低你再次记诵的难度。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选择无能:就是指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难行。执行无能:就是指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而这些状况,都可能用一条简单的行动规则来改善,我称之为“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这个法则暗含着两层含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情多到数不胜数,到底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与药物的半衰期类似,一个事件的半衰期也有个体差异,也与具体完成这件事情的方式有关。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半衰期可能天差地别。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旅游。有些人旅游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那么半衰期可能就很短;而另一些人旅游前就会做足功课,对游览地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做详细了解,在游览过程中又细致入微,仔细观察当地的风物,并认真撰写游记,那么对他们来说,旅游的半衰期可能就会很长了。其次,有些收益本身就具有“长期保持”的属性,比如方法、技能以及具有稀缺性或者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等,识别是否具有这些属性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事件的半衰期长短了。下面是根据这一思路,对长半衰期事件的一个不完全罗列: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
这个单子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摸索。
你的注意力是不是越来越差
那天我跟一个朋友去听讲座,老师一边讲,我一边拿着笔记本记。他呢,一会儿看着老师,一会儿低着头看下手机。他每过五分钟就会拿出手机看看,我以为他业务多,一开始没说话,后来他一直看,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偷偷地看了一眼他的屏幕,才发现压根没人找他,他只是在看别人的朋友圈,然后无聊地刷着微博,再给别人的朋友圈点两个赞。后来我实在忍不了了,问,有人找你吗?他说,万一有人找我呢?我说,这不还没人找你嘛,你好好听呗,老师讲得很好。
然后他忽然坐正了,凑过来,正经地问我,龙哥,我现在总是喜欢看手机,而且每时每刻都看,总觉得有人找我,总觉得有大事发生我没有关注到,慢慢地我发现除了手机好像什么也读不进去,我是不是病了?我回答,是。其实,他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这种病,已经在互联网社会迅速蔓延起来,它叫“手机综合征”,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独立思考,而且被信息牵着走,迷失方向,接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说几个症状,看你中招没:
1.你是不是总是产生幻觉有人找你,发现没有,一有时间就打开微信、微博刷着?
2.你是不是更喜欢看短视频,而不喜欢文字的东西?
3.你是不是更喜欢阅读短的东西,比如公共号的文章,而读不进去长的东西,比如小说、历史、哲学?
4.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需要别人反复确认你才能记住事情?
5.你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是不是已经超过五个小时?好了不说了,如果你中招三条以上,这种疾病就在攻击着你的中枢神经,逐渐占据你碎片化的大脑,正在让你变成一个不会思考的笨蛋。是真的。知识爆炸的今天,互联网给人带来了太多的便利,帮人利用了许多鸡肋时间,这些资讯、信息、热点大量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可是,这些东西很难变成能帮助自己的知识。毕竟,真正的知识,是需要长时间地深度总结、撰写、思考才能拥有的。每天我们读到的信息,不断更新着,不断爆炸着,其实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热点话题,有些甚至是广告。所谓热点话题,都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不那么举足轻重。就比如说明星离婚事件,你跟风批判别人有什么意义,讨论他的家产又有什么意思?真正的知识,是要学会思考其背后的意义,比如,婚姻法是怎么解释出轨的,美国的离婚法律如何规定这种情形,到底什么样的爱情能长久,艺人背后的产业链……这些,不是一条新闻、一篇微信文章能够说明白的,相反,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查阅资料,才能变成被自己利用的知识。呼啸而过的信息,我们把它们称为垃圾信息,顶多给别人带来一些谈资,却很难转化成知识,给人带来一些本质意义的提高。再强调一遍,真正能转化成知识的,是很少一部分的信息源,而这些知识,来自长时间的思考和广泛的涉猎。而长时间的思考,肯定不是来自手机里的信息。只是碎片阅读,不去深度思考,再怎么读,也不过是反复地去咀嚼一个观点,到头来,是浪费时间。所以,碎片化地阅读和断续地吸取信息,对大脑最大的摧残,就是让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来越差,慢慢地,人只能去阅读几分钟以内的东西,不会去看长篇的故事,不会进行深度思考,人也就会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
再说几个现象,看你中枪没:
1.你有多久没有花三天或者一周的时间读完一本小说了?
2.你有多久没有看完一部电影然后写写影评了?
3.你有多久没有花两个小时写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叙述你的想法和观点了?
4.你有多久没有听一节两个小时的课,一直没有看手机了?又中枪了吧?
可是,有人开始问:面对这么大的信息量,我们难道不应该充分利用鸡肋时间去吸纳吗?信息那么多,我想去看看。其实并不是。随着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
大量的资讯和新闻呈现在你面前时,你要做的,不是都记住,而是做减法。一个会做减法,会删除无效信息的人,一定是一个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总是跟风,一味地追逐新事物,从不问自己要什么,这样的人,很难发展起来。
你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因为恐惧而学习,因为恐惧而变化。别人都在学习,所以我也学,别人都在关注,所以我也要关注,别人都在做,所以我也做。不问自己想要什么,只因为恐惧而推动自己,到头来一定是一事无成。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在读一段信息前去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接下来,读完了,也就把时间浪费了。所以,当信息开始爆炸,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全部阅读、照单全收,而是问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查阅需要的信息,看对自己有用的资讯。其余的,你大可以不用关注,与其用鸡肋时间读啊看啊把自己的思路全部打散,还不如拿一本书,用间隙时间看完,背背单词,读读外语,或者戴上耳机,就听听音乐发发呆,效果更好。信息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控制人的。人也一样,应该去控制注意力,而不是被焦点拴着,无目标地到处行走。
宁静的夏天 天空中繁星点点
文章来自:行动派,李尚龙,《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