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有墨丨年轻人的公众号,孤独者的狂欢会
张爱玲曾在《写什么》中说:
文人只须老老实实生活着,然后,如果他是个文人,他自然会把他想到的一切写出来,他写所能够写的,无所谓应当。
应了她自己的这句话,在张爱玲很多的文学作品中,后人或多或少都能窥见她的影子,面对亲情时的张爱玲,面对爱情时的张爱玲,面对整个社会、世界的张爱玲。
而在这么多的著作中,我觉得《茉莉香片》是她投入最多自身情绪的一部,里面人物的人生际遇、种种幻想都一一投射了作者的情结。
主人公聂传庆到底代表了张爱玲还是她弟弟,又或者两者结合,文学界各有评断。
但我始终认为主人公的很多执念都映射了张爱玲自己的那份情结,展示了她自己的痛苦。
写书的人是具有赤子之心的,愿意在文章里袒露自己的伤痕,以期在字句中得到宣泄和治疗。
我的父亲,在我的想象里给我爱
很多人小时候都曾有过这样的幻想,希望身边更具权威的或者更有魅力的人是自己的父亲。
但随着人的慢慢长大,这种幻想也在岁月中变成不值一提的小小幼稚。
但是小说中主人公聂传庆,一个二十上下的成年男子,却依然有着这样的迷思。
他想象那个男子言子夜,曾经和自己母亲有过爱情的人,是自己的父亲。
在他的想象中,作为言子夜的孩子,他在一个有爱情的家庭里长大,富于自信心与同情,积极、进取、勇敢。
在他的想象中,甚至有自己母亲跟言子夜私奔后的生活种种,如意和不如意的事情。
与这一种畸形的爱恋相对应,是主人公对现实父亲的绝望。
黑沉沉的家,弥漫的鸦片烟,被父亲打坏的耳朵,剜人心房的话语,还有那与自己皮肉均无半点关系的继母,这些都是现实的父亲所带来的。
而张爱玲的原生家庭中,她的父亲也是带给她这些痛苦的人,如出一辙。
那为了亲上加亲嫁过来的继母,用着一副笑面虎的皮囊,抢走了自己那无用的父亲。他们俩联起手来折磨一个孩子,不给他爱,也不给她爱。
现实中的父亲是如此的让人痛苦,相较之下,想象中的那个父亲就好像能够拯救一切一般。
这两个父亲看似是小说主人公聂传庆所拥有的,但实则是作家张爱玲自己的。
她爱自己的父亲,但现实的父亲给不了她温暖和爱,所以只能在心里构思了一个儒雅温和的父亲,在想象中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爱。
2
我的母亲,在我的成长中以痛吻我
张爱玲母亲在张4岁时,出国留学。后回国归来,离异。
这一个在张爱玲幼年成长近乎缺失的女人,却被她的孩子当成神一般地崇拜。
母亲绿短袄上别着的翡翠胸针,母亲对西洋国家的熟悉,母亲摩登的发型等等都像阳光一样照进那个弥漫着鸦片烟的家里,让幽闭在此的女孩充满神往。
因为这一份崇拜,她可以忽略母亲的不陪伴,只要这个高高在上的母亲给些爱。
这种乞求因卑微而显得格外脆弱敏感,母亲的质疑、埋怨、批评也许在别的女孩看来没什么,可对于一个全身心渴望爱的孩子看来就是如此地苛刻。
没有哪一种爱不是千疮百孔的。
张爱玲对母亲的爱就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最寄予厚望的爱落空时往往是最伤人的。
而这一情结在《茉莉香片》中有着充分的展示。聂传庆母亲虽然早逝,但对他影响很大。
母亲冯碧落是唯一一个让聂传庆觉得自己高于这个鸦片家庭的来源,她对守旧家庭的反抗,她所爱之人的学识满满,但是,怨恨也是显而易见的。
母亲嫁到聂家是清醒的牺牲,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没自由到死。
因为母亲,“屏风上多了一只鸟,打死也不能飞下去的那种”,就是聂传庆。
一出生就没有选择权,没有爱,这样的生活没有丝毫的阳光。
作者和小说主人公这两个一实一虚的人,“母亲”对他们的感情如出一辙。她给以希望,又给以绝望。
而作为接受者,这爱也让他们矛盾痛苦。
3
无望的我,渴求着全能的爱
一个人在面对爱情时的模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生家庭对其在爱的能力培养方面的影响。
小说中的聂传庆无疑是一个爱的“妄想一步登天”者。
“丹朱,如果你同别人相爱着,对于他,你不过是一个爱人。可是对于我,你不单是一个爱人,你是一个创造者,一个父亲,母亲,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天地。你是过去与未来,你是神。”
这一份表白是如此的清醒又疯狂。但每一个面对这份表白的人无疑都是震惊的。
谁的爱能够具备这样强大的能量,谁的爱能够像救世主一般去弥补一个一无所爱的人呢?而又是怎样的人会说出这一番让人害怕的话语,他(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和这一话语对应的是言丹朱,一个正常享受生命的人说的 “恐怕我没有那么大的奢望。我如果爱上了谁,至少我只能做他的爱人与妻子。至于别的,我——我不能那么自不量力”。
爱情不是救赎,也无法代替母爱、父爱等其他形式的爱。
而张爱玲就是有着这一份清醒的自知,才让她从一开始就把爱情看得特别绝望。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既远又近,她爱他低至尘埃,看似全情投入,但又少了世俗男女的真实。
面对“容易多情”的胡兰成,她变成了聋子瞎子哑巴,好像由来已知这个男人不属于自己一般,只是放在一处,就这么爱着。
或者她爱的可能也只是自己构想出来的一个人,而不是那个真实的人。
极致的疯狂和极致的冷静看似是两个对立面,实则都是一个缺爱的人渴望爱的表现。
要不全部得到,要不拒绝分毫,所求的不过是那个幼小的缺爱的孩子,再不会受伤害。
张爱玲曾有一句话:我不断地舔着伤口,舔着舔着对伤口也有感情了。
这伤口,说的是哪一个?后人也无从得知。
只是当我们在阅读时,总是能够在一种刻骨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作者的那一份痛。
她写着,说着,也在自我释放着。我们读着,想着,也在自我思考着。
最后的话。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的一本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从小没有得到父爱的青年,聂传庆与他所嫉妒又爱慕的女孩,言丹朱之间的悲剧故事。
纵然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主人公聂传庆,或者作者张爱玲那样有些畸形的家庭里,我们其实都会有病态人生体验的经历。
自私、贪婪、傲慢与嫉妒,是普通人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小恶。
每一个人都在渴求爱,渴求快乐。
矛盾的是,这种爱和快乐就像是隧道里的光亮,我们想要抓住它,但也想要掐灭它,好去迎合内心深处的黑暗。
大概这种矛盾的情感,不可避免地来自于人们的不安全感吧,希望我们都能平淡处之。
关注我们,读书思考
笑口常开
编辑丨老木
音乐丨贰婶-茉莉香片
配图丨来自网络
我们正在寻找喜欢文字和思考的创作者
如果你也有写作的冲动
欢迎加入我们
一起真诚地表达,热血地生活
【推荐阅读】
年轻人的公众号,孤独者的狂欢会
长按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群爱人民币,也爱自由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