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辅助读物

2023-05-10 14:56:27

简介


在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列为小说类的第一部推荐作品。金陵中学陆平老师在校内开设《三国演义》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编写成《〈三国演义〉导读》一书,除在总体上提点《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的要点外,其各个章节也可作为完成新课标设计的几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素材。

当然,完成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目标,还需要相关的教学设计。故在此发布此书的内容介绍,求教于方家。想获得此书的老师或同学,可以与本公众号联系。



全书内容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对照表

本书章节

主要内容

相应学习任务群

学习目标与内容

滚滚长江东逝水——《演义》的历史

论述《三国演义》发展过程的几篇经典学术文章。其中几篇由小处入手的论文,又可以作为文科学生的学术入门。

12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2)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学习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等特点。

浪花淘尽英雄——《演义》的人物

各家对三国人物的综论。对同一人物,各家褒贬不一,甚至互相驳难,有助于读者全面、辩证地看待小说人物。

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2)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的得失

对三国势力兴亡之由的分析。这些评论均观点鲜明,引证小说关键情节,思路清晰。

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一壶浊酒喜相逢——《演义》的魅力

各家对《演义》价值的阐述,展示了几个欣赏、研究《演义》的角度。

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2)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8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古今多少事——《演义》的事件

对《演义》具体事件的评论,引导精读《演义》的经典情节,通过细节把握人物。

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2)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 


都付笑谈中——《演义》的衍艺

汇集《演义》的衍生文艺,有赞颂三国人物对联,还有《演义》的改编作品。

5 文学阅读与写作

(3)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附:师生研学论文

两篇有关《三国演义》文本研读的论文

18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


第一版前言

我们读大部头名著,往往有入目万言,掩卷茫然的感觉。得鱼忘筌,当然是佳妙的读书境界。但忘筌毕竟在得鱼之后,而得鱼不可无筌。如果不先熟悉名著中的人与事,就无从体会名著的精妙。《三国演义》就是一张大网,人物纷繁,情节错综,如果不事先通过连环画或影视作品了解其大略,而直接去读百二十回的原著,很容易随读随忘。退而结网,难免倦怠,临渊羡鱼,或许能激起结网之心。于是我们有了编辑这个导读教材的想法:用前辈阅读所得辅助后学品读名著。

《三国演义》成书在元末明初,所以能针对其作出评说的本该只有明代以来的读者。但三国的故事早已在中华大地流传,而对于三国人物的评价,更是在他们尚活跃在历史舞台时就已出现。这些小说成书前已有的评论,也可以辅助我们理解《演义》。比如毛宗岗对《演义》的不少见解,就参考了苏轼、朱熹的观点。我们甚至可以说,《演义》的创作,就是在各家评说三国人事的众声喧哗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将选材的范围扩大到了由晋至今。但我们的取舍仍以与《演义》相关为依归,如有所论人事超出《演义》所描写范围的,则不收录。

选入的材料分为六大部分,涉及研读《演义》的六个方面。

第一部分“滚滚长江东逝水——《演义》的历史”,收录论述《演义》成书历史的文章。这些文章介绍了与《演义》有关的文学史常识,向读者展示一个较为清晰的名著演进的过程。其中几篇由小处入手的论文,又可以作为文科学生的学术入门指导。

第二部分“浪花淘尽英雄——《演义》的人物”,收录对三国人物的评论。这些评论主要综论人物一生的心性品质,其余单论其一时一事者,归入本编第五部分。对同一人物,各家褒贬不一,甚至互相驳难,有助于读者全面、辩证地看待小说人物。

第三部分“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的得失”,收录对三国势力兴亡之由的分析。虽说不宜以成败论英雄,但三国群雄逐鹿,毕竟都是功名中人。其军政的成败得失,足为读者立身行事之鉴。另外这些评论为了论述成败,所引证的事实均为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有助于读者贯通全书,总体把握《演义》情节。

第四部分“一壶浊酒喜相逢——《演义》的魅力”,收录各家对《演义》价值的阐述,向读者展示了几个欣赏、研究《演义》的角度。

第五部分“古今多少事——《演义》的事件”,收录对《演义》具体事件的评论,有助于读者精读《演义》的经典情节,通过细节把握人物。

第六部分“都付笑谈中——《演义》的衍艺”,汇集《演义》的衍生文艺,有赞颂三国人物对联,还有《演义》的改编作品,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演义》,算是读书的余味。

我们借用《演义》卷首《临江仙》中的六个句子作为六部分的标题,并不是油滑卖巧,而是对毛宗岗眼光的致敬。毛评本将这首原本吟咏秦汉史事的曲子置于《三国演义》的开篇,而能为大众所接受,就是因其点中了《演义》“史”、“人”、“事”等几大看点,而这几点,正是我们这个册子的重点。 可以说,本编从内容到结构,都是得益于前人的智慧与努力。这不由让我想到杨慎《西江月·说三分》中的句子:“前人田地后人收”。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许广平写的论述罗素的论文:“拟给九十分。其中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的几句议论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都给罗素。”如果这个册子能得到这样的评分,我们就很高兴了。

2016年4月

第二版前言

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一些文字上的讹误,统一了材料出处的标注方式,并增补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明清文集,二是民国报刊文章等近现代作品,三是日本、泰国等东方国家的《三国演义》论著。后两种在第一版较少涉及,在此作一些说明。

民国报刊与明清文集一样,其文章作者也是文人,但因报刊亦面向社会中下层,多数议论是将《三国演义》与世态人情结合。比如《申报·自由谈》上的《古今皆然》,就由诸葛亮哭周瑜联系到社会上友人生时不施援手,死后才去哭悼的现象。这类材料揭发的人情世态并不仅存在于民国,只因古人撰文结集是为立言,端着架子,不愿说出这类家常话。现代作品《奇葩三国说》也是类似性质,虽然宣称“一起在欢笑中读不一样的《三国演义》”(封面宣传语),其实是在嬉笑着切中了《三国演义》的真性情。所以,明清文章与近现代作品呈现出的差异,与其说是时代观念的古今之别,不如说是因写作目的不同造成的风格上的雅俗之别。

与日本相比,泰国和越南对《三国演义》的理解有更多出乎我们意料之处。因为不具备作品原生地历史文化常识的读者,只能完全从文本出发理解情节和人物。相对于在阅读小说之前就耳濡目染过三国故事的我们来说,他们幸运地避开了模式化的理解,获得了一种纯粹的阅读。比如越南人在生活中常用“那个女子很貂蝉”来形容别人,这里的“貂蝉”指“有心机”。而我们说到“貂蝉”,直接想到的是美貌,甚至红颜祸水。《三国演义》确实更多在表现貂蝉的临机应变。而我们对貂蝉的认识,其实不是阅读所得,而是受了“四大美人”等固有观念的影响。

本编尽量收入这些异解,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文学作品本来就可以多元解读,并不存在正解。尤其是《三国演义》这种名著,如果我们仅接受中国传统评论,受蔽于传统而不自知,观念难免陈腐、狭隘。接触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演义》评论,有助于开阔视野,形成包容的文化观念。二是阅读这些异解时,我们在头脑中或进行取舍,或与之角力,又是一番思维的锻炼,符合本教材的用意。编者不通日、泰、越等国语言,现在,只能从中译本和国内学者的论著中摘录一些材料,是一个遗憾,以后还当努力增补。

2016年10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二版前言  2

例  言  4

滚滚长江东逝水  5

导 语  5

《演义》史略(鲁迅)  6

《演义》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胡适)  8

【阅读与探讨】  10

罗贯中是一位生活于元末明初的作家(刘世德)  12

罗氏是一位“编订者”(郑振铎)  13

【阅读与探讨】  14

《演义》有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刘世德)  15

《演义》对史料的利用是非常细致的(金文京)  18

【阅读与探讨】  20

《演义》创造了一种新的英雄主义(孙康宜)  22

《演义》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郑振铎)  24

新《三国》偏离了“中国史心”(叶匡政)  25

【阅读与探讨】  27

浪花淘尽英雄  31

导 语  31

刘备  32

诸葛亮  35

【阅读与探讨】  40

关羽  40

【阅读与探讨】  42

赵云  42

马超  43

黄忠  44

庞统  44

马谡  44

姜维  44

刘禅  45

孙坚、孙策  45

孙权  46

周瑜、鲁肃  47

曹操  48

荀彧  52

【阅读与探讨】  53

蒋干  54

司马懿  54

司马昭  55

邓艾  55

何进  56

董卓  56

王允  57

袁绍、刘表  57

公孙瓒、袁术  57

吕布  58

【阅读与探讨】  58

陈宫  58

徐庶  59

祢衡  59

孟获  60

隐士  60

女性  60

是非成败转头空  61

导 语  61

综论  61

曹魏  67

蜀汉  69

孙吴  72

附:袁绍  74

【阅读与探讨】  75

一壶浊酒喜相逢  77

导 语  77

三国——观争衡  78

志——融虚实  80

通俗——施教化  81

演义——明义理  82

正统  83

忠义  83

伦理  84

其他  84

文化  84

多元  85

憾恨  85

古今多少事  87

导 语  87

序 诗  87

乱 起  88

1.宴桃园英雄结义88

2.许劭评鉴曹阿瞒89

3.张飞怒鞭害民贼89

4.招外兵何进祸国89

5.董卓施惠收吕布89

6.刺董卓曹操献刀90

7.曹操狠心杀伯奢90

8.关羽温酒斩华雄90

9.怀异心诸侯散约91

10.间董吕貂蝉施计91

11.念知遇蔡邕哭尸91

争 徐92

12.曹操兴师报父仇92

13.曹操救兖弃徐州92

14.李郭生隙大交兵92

15.曹操移驾幸许都92

16.孙坚质玺借袁兵93

17.太史慈守诺归降93

18.吕布射戟救刘备93

19.袁公路称帝速祸94

20.曹操淯水哭典韦94

21.曹操驱刘谋吕布94

22.刘备劝曹杀吕布95

抗 曹95

23.曹阿瞒许田打围95

24.董国舅内阁受诏95

25.关羽赚城斩车胄96

26.刘备兵败投袁绍96

27.曹操借刀杀祢衡96

28.

29.袁绍恋子不讨曹96

30.陈琳草檄讨曹操97

31.关公土山约三事97

32.关云长不忘旧主97

33.关云长挂印封金98

34.曹操赠袍送关羽98

35.关羽千里走单骑99

36.刘关张古城相会99

37.许褚冀州杀许攸100

38.郭嘉遗计定辽东100

求 贤100

39.蔡夫人隔屏窃听100

40.刘皇叔跃马檀溪101

41.玄德南漳逢隐沦101

42.单福行歌投仁主101

43.程昱假书赚徐庶102

44.司马徽再荐名士102

45.刘玄德三顾茅庐103

46.登小楼公子求计104

47.烧博望军师用兵104

48.刘琮僭立献荆州104

49.诸葛亮火烧新野105

50.刘玄德携民渡江105

51.曹操受降杀刘琦106

52.刘玄德不疑子龙106

53.翼德大喝退曹兵106

54.赵云长坂救阿斗106

赤 壁107

55.结孙刘鲁肃吊丧107

56.鲁子敬力排众议107

57.孔明巧舌说东吴107

58.孔明用智激周瑜108

59.周郎初战胜曹兵108

60.群英会蒋干中计108

61.用奇谋孔明借箭109

62.献密计黄盖受刑109

63.阚泽密献诈降书109

64.七星坛诸葛祭风109

65.三江口周瑜纵火110

66.关云长义释曹操110

67.华容道曹操三笑111

68.曹操脱难哭郭嘉111

夺 荆111

69.争荆州孙刘离德111

70.周瑜南郡战曹仁111

71.赵子龙拒娶寡嫂112

72.黄汉升义释关羽112

73.鲁肃吊孝讨荆州113

74.刘玄德娶孙夫人113

75.曹操大宴铜雀台113

76.诸葛亮三气周瑜114

77.柴桑口卧龙吊孝114

主 川114

78.马孟起兴兵雪恨114

79.曹操抹书间韩遂115

80.曹操不礼张永年115

81.庞统席间谋刘璋115

82.孙吴诈回孙夫人116

83.吝军粮刘璋拒备116

84.刘备决心取西川116

85.诸葛亮痛哭庞统116

86.张翼德义释严颜117

87.杨阜借兵破马超117

88.弃世仇刘璋求救117

89.诸葛亮以严治蜀117

90.关云长单刀赴会117

91.伏皇后为国捐生118

92.得三郡东吴攻魏118

93.甘宁释怨救凌统118

94.左慈掷杯戏曹操119

95.讨汉贼五臣死节119

96.张飞智取瓦口隘119

97.据汉水一身是胆120

98.曹操忌才杀杨修120

99.玄德进位汉中王120

挫 败120

100.关羽拒婚结仇怨120

101.关云长水淹七军121

102.吕蒙托病骄关羽121

103.抚荆州吕蒙安民121

104.刘封不救关云长121

105.玉泉山关公显圣122

106.曹操遗命托文王122

107.兄逼弟曹植赋诗122

108.斥乱贼曹后骂兄122

109.雪弟恨先主兴兵123

110.孙权降魏受九锡123

111.赵咨使魏不辱命123

112.念桃园先主拒和124

113.战猇亭先主得仇124

114.陆逊营烧七百里124

115.先主遗诏托孤儿125

征 伐125

116.诸葛安居平五路125

117.秦宓天辩难张温125

118.徐盛火攻破曹丕126

119.丞相兴师征南寇126

120.诸葛亮七擒孟获126

121.祭泸水汉相班师127

122.伐中原武侯上表127

123.出子午魏延建策127

124.孔明收降姜伯约128

125.武乡侯骂死王朗128

126.武侯乘雪破羌兵128

127.司马克日擒孟达128

128.马谡拒谏失街亭128

129.武侯弹琴退仲达129

130.赵子龙全师归蜀129

131.孔明挥泪斩马谡129

132.周鲂断发赚曹休129

133.武侯讨魏再上表130

134.诈献书姜维破曹130

135.汉军退兵诛王双130

136.拔陈仓三出祁山131

137.布八阵四出祁山131

138.武侯增灶遏追敌131

139.出陇上诸葛妆神131

140.司马占北原渭桥132

141.诸葛造木牛流马132

142.上方谷司马逃生132

143.诸葛亮临终遗嘱132

144.武侯伏计诛魏延133

归 晋133

145.魏主拆取承露盘133

146.公孙渊败死襄平133

147.夏侯霸去魏入蜀133

148.丁奉雪中奋短兵134

149.孙峻席间施密计134

150.铁笼山姜维失计134

151.废曹芳魏家果报134

152.姜维背水破大敌135

153.邓艾智料姜伯约135

154.诸葛诞义讨司马135

155.谯周作论止伐魏135

156.曹髦驱车死南阙136

157.诏班师后主信谗136

158.托屯田姜维避祸136

159.武侯显圣定军山136

160.邓士载偷度阴平136

161.诸葛瞻战死绵竹137

162.哭祖庙皇孙死孝137

163.司马昭暗防钟会137

164.姜维假降终虚话137

165.刘阿斗乐不思蜀138

166.降孙皓三分归一138

都付笑谈中139

三国联语139

刘备139

诸葛亮139

关羽140

张飞141

赵云141

姜维142

曹操142

周瑜142

孙尚香142

华佗143

改编小说144

周大荒《反三国志演义》144

〔日〕志茂田《大三国志》144

〔日〕桐野作人《破三国志》144

附:师生研学论文两篇145

《三国志演义》曹操谏召外兵情节探源145

论“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误用151

参考书目159


欢迎大家留言

想获得此书的老师或同学,可以与本公众号联系。

公众号ID:jlzxzwxp

金中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