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三颗针,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散瘀的功效,主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三颗针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三颗针
拼音:sān kē zhēn
三颗针的别名:钢针刺、刺黄连、刺黄柏
【药材来源】
三颗针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性味归经】
三颗针性寒,微苦,无毒。归肝,胃,大肠经。
三颗针图片
【三颗针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三颗针具有清热,利湿,散瘀的功效。主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1.《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2.《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3.《贵州草药》: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三颗针0.5~1两(鲜者2~4两);或研末、泡酒。外用:三颗针研末撒。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三颗针。
【三颗针的原植物形态】
1.刺黑珠
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茎圆柱形,微具纵棱,光滑无毛,幼时淡红色;花4~8朵簇生,黄色,花径约1厘米;
花瓣6,倒卵形,顶端凹入,基部有蜜腺;雄蕊6,与花瓣对生,花丝短;子房有2-3粒胚珠,无花柱,柱头盾头状。
浆果卵圆形,长6~7毫米,青黑色或蓝黑色,微具白粉;种子2~3粒。
2.毛叶小檗
落叶灌木,高1~2米。枝有槽,幼枝绿色,有柔毛,老枝黄灰色,无毛或近无毛,刺常三叉,长2~3厘米。
花瓣淡黄色,长5毫米;子房有1~2胚珠。浆果矩圆形,长9毫米,血红色。
三颗针图片
3.黑石珠
落叶灌木,高1.6~2.5米。根直粗大。茎直立或丛生,幼时红色;花小,1~2朵生于短枝上,花被片6,黄色。浆果长圆形,熟时红色或紫黑色。
【生境分布】
1.刺黑珠: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毛叶小檗: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地。
3.黑石珠:生于山野、路旁或向阳的灌木丛中。分布于西藏等地。
【采收储藏】
三颗针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三颗针图片
【三颗针的配伍应用】
1.治血痢:三颗针五钱,红糖五钱。煎水服。
2.治黄疸:三颗针茎五钱。煎水服。
3.治火眼:三颗针根茎磨水点眼角。
4.治刀伤:三颗针根研末,敷伤口。
5.治跌打损伤:三颗针根一两。泡酒内服外擦。
6.《中草药学》:“治眼结膜炎:三颗针根、茎磨水,点眼角。”
7.《中草药学》:“治无名肿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去粗皮,研细末,用水调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调成30%软膏,外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