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被五行山压了五百年都没事,为何被银角大王移来的山给压得七窍流血?

2023-09-19 11:35:39

先较个真,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时候还是“王莽篡汉之时”,到唐僧解救他出来的时候,前后已经有六百余年了。被五行山压了如此之久的孙悟空按说早就习惯了,可为何唐僧一行过平顶山的时候,孙悟空还是被银角大王移来的山给压得七窍流血呢?(原文是“七窍喷红”)

孙悟空的这种前后变化,你可以看做是《西游记》了的一个漏洞、逻辑上的不能自洽。不过《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我们“捉”《西游记》的漏洞,权当个乐子倒也无妨,如果太过较真那就有点没法读了。

不过具体到孙悟空被五行山压五百年都没事,却被银角大王移山之法压得七窍流血一事,也可以找出点理由来为孙悟空“开脱”。

我们先看一下孙悟空被五行山压住的时候是怎么个情形。见原文: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西游记第七回)

这里必须注意到原文“(如来)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一句。为什么要注意到这一句?因为早期有人以道家思想来解释《西游记》的时候,认为孙悟空代表“心”,五行属火。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而不得逃出,主要原因是“五行相克”。如果按照这种解释的话,那么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未必就是因为五行山有多重,而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因。

而孙悟空被银角大王移山之法压得差点脱不开身则是另一种情形。见原文:

这大圣正算计要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这大圣慌的把头偏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甚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那魔道:“一座山压他不住!”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道:“他却会担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看看,银角大王先把须弥山压在孙悟空身上,孙悟空开始没啥事。须弥山是佛教里的圣山,如果要到现实中去找的话,多数认为是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这里先不做论证。须弥山不够用,银角大王再把峨眉山和泰山接连压了上去,这重压差不多到了孙悟空承重的极限,所以才“七窍喷红”。

综合上文对五行山的分析来看,孙悟空被五行山所压是因为“五行相克”,而银角大王则纯粹是移山重压,接近孙悟空承重的极限。

这么看,孙悟空在被五行山和须弥山压住时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也算说得过去。

即便我们把孙悟空在“担山”一事上有着不同表现理解为是作者写作的一个破绽,那也还有话可说。

清朝有个叫刘一明(公元1734--1821)的人,他是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也是继王常月后的乾隆嘉庆年间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也是用道家思想来解读《西游记》的代表人物。

刘一明写了一本书叫《素朴刘一明解》,其中罗列了四十五条读《西游》的要法。其中有一条是这么写的:一、《西游》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口诀处。惟有破绽,然后可以起后人之疑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处,下笔妙处……此等处大要着意。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悟元子,或说刘一明,他就注意到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和被须弥山时的“破绽处”。对此,他用了一段话来注解,我引用一下他的注解原文:

“大圣压在山下,思念三藏,痛若伤情,追忆两界山师父揭压帖救出,又遭妖魔山压住,可怜八戒沙僧,与小龙化马一常”此仙翁痛苦伤情,悲其一切不得师诀,迷真性之辈也。两界山,是真师揭示口诀,救道心而真履实践之时;平顶山,是不得真师口诀,昧道心而悬虚不实之时。一救一昧,天地悬隔,原其道心之有昧,由自大自尊,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欲向其前,反成落后,犹如泰山压顶,求步难移。其曰:“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不其然乎?修行者静观密察,悔悟到此,即是元神不昧之机,可以揭示道心之时。

――刘一明的解释也未必就说得通。但他从道家思想的角度,认为孙悟空前后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一救一昧,天地悬隔”,他的解释虽不那么完美,但能够自圆其说。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