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贝西西短篇小说集分享会现场图
时代大情绪里的举重若轻
——读贝西西短篇小说有感
新世纪以来,“70后”作家渐次崛起,佳作涌现。近些年,尤其是短篇小说,成为许多70 后作家创作的重阵。贝西西也是其中陕西作家里屡获短篇小说新人奖的一位。从时尚杂志的大众传媒,转型至专业写作,这位作家却并未把“美女”“时尚”等“标签”移植到她的作品中来,而是以强烈的文体意识,敏锐地感知着时代新变中的焦虑与荒诞。
从内容题材上,贝西西选择了“化重为轻”,少有50后、60后的那种有关历史感、时代感的宏大叙事,而是将大的社会和历史作为了背景,更贴合与贴近日常生活,擅长于塑造小人物,并将其置于个人化的尴尬境遇,透视其人物内心的隐秘创伤,追求细节化的“小叙事”。
以《手机人》《像老虎诉苦的人》为例,作品中的主人公,似乎都是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在一个偶因的事件下,或在一种长期的命运探寻下,不断发现自我,追问自我:我应该做什么?在一种失调的症状里,他们的生活都弥漫着一种不幸福、一种无力感。是的,当人们在一个飞速前行而又无比庞大的时代机器面前,那巨大的碾压感,那彷徨的无力感,都容易让人失调或失控。他们无力决定自己的婚姻或职业、无力决定自我的命运,甚至无力改变一个小小的细节性的错误或无力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种现代生活中泛化的失望和无意义,都造成了主人公尴尬的存在境地。贝西西就是在耐心地叙述这种境地下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
▲贝西西短篇小说集分享会现场图
从一个具体对象的小焦虑、小苦闷,完全可以引申到对于时代迷茫无措的大情绪。贝西西把这种情绪,也“化重为轻”了。有意思的是,两部短篇中她笔下都是男性的“他”,而女性只是作为一个“影子”出现,甚至这个女性角色,似乎要比主人公的“他”,显得对这个世界和时代更为冷静和适应。这也许也代表了作者本人的一种立场:她绝不是抒情性的,也不是局限于当下一些女性写作的小呻吟。她要让主人公的“他”更具有能够唤起人们时代共情的能力。
另外,她还在部分继承先锋小说传统基础上,更多地在个人化、生活化领域拓展了主题空间。乡村的、都市的,她并没有把背景拘泥在一个具体的空间里,而是让文学为主人公自我情感的宣泄,搭建了一个虚拟平台,用以展现被遮蔽的个体的内心迷茫,展现人的虚无、自恋、放纵等痛苦又享受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主人公,都以活在当下的鲜活感受,进行着自我或天然或荒诞的言说。
因此,贝西西文本的美学特征中,既有世俗又有荒诞。她笔下的世界是现实而世俗的,同时更是荒诞的。在如今这样一种个体越来越被限定化的现实里,大数据精准地统计定位着我们的身份,从经济能力、消费习惯到喜恶爱好,无一不被“算法”所“算计”。在这样的数据统计下,我们似乎被了解得更详实、更充分、更具体了,“身份”也似乎更精确了,但却仍然时时刻刻摆脱不了“我是谁”的困境。
在这样的困境里,一个人仅仅因为手机这样一个身外之物(如今它甚至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的丢失,恐惧于个人隐私的泄露而产生跳楼的念头;一个人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有共同语言、可以尽情诉说的人,而勇猛地走向了他崇拜的对象——老虎。《手机人》和《向老虎诉苦的人》,都是没有结局的故事。前者在结尾处眼前一黑,后者留下一只鞋子孤独地躺在那里。这种开放式的尾巴,可以留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世俗式地揣摩,“手机人”将被无止尽地勒索;荒诞式的揣摩,“向老虎诉苦的人”,最后自己变成了一只困在动物园里眺望远方的老虎。
▲贝西西短篇小说集分享会现场图
这样的人物,都可供以我们咀嚼他们隐秘的酸楚和无奈,也同时供以我们咀嚼自己的空虚。空虚,不仅指许多人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还指通常对于自己的感受没有任何清晰的概念。之所以时常会带着痛苦及无力感,是因为现实让他们感到空洞、空虚。诚如艾略特(T.S.Eliot)于1925年写下的预言:
我们是空洞的人
我们是被塞满的人
相互倚靠在一起
脑中被填满了稻草。
唉
有形状却没有形式,有影子却没有颜色
瘫痪了的力量,有姿势却没有动作……
贝西西式的描绘,契合当下社会里个人在空洞的失落间,温柔的反观与暧昧的搁置。她放弃历史与文化的纵深感,专注于个体自我与物我的表达。他们无力反抗因此类似于一种温柔的反观,他们在暧昧地搁置与现实的对抗,在想象间走向荒诞。这也不失为一种风格。但或许,不大有利于她进一步迈向宏大体裁、驾驭长篇的突破。
当然,这或许是正在迈向成熟的作家,必经的探索之路吧。既然能“在纷繁喧嚣的当下抵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独守着一份宁静顽强地跋涉、探索”(贾平凹语),相信她未来的创作,定会给读者们许多惊喜的期待。
说在后面
「西安读书会」将在西安及周边举行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读书会(分享会),有兴趣对我们进行赞助的企业或个人,欢迎与我们联系:xiandushuhui@163.com
延伸阅读:
《废都》时期陕西文化名人
路遥: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短篇小说的价值,恰恰在于戳破你的幻觉
— END —
西安读书会
本期执行编辑:张娅澜
启迪思想,传播阅读文化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 下拉即可参与文章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