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同属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两部小说的最大区别,便在于《三国演义》更多带有文人创作小说特质,而《水浒传》则更贴近民间文学故事(评书、戏剧等)的传统。
这两部著作成书时间都在元末明初,一般认为是施耐庵、罗贯中师徒分别著述。(也有相当部分研究者认为,《水浒传》实为施耐庵、罗贯中师徒合著。)
因此,很明显能看出这两部作品的文风一脉相承,皆属于古典浅近白话文。《三国》更偏“文”
而《水浒》更偏“白”。两部书的主题思想,都是弘扬封建君臣忠义,鼓吹封建道德,同时在军事战争的细节描写也大体相近,如战前刺探情报,确定战略战术,定下火攻计、伏兵计、诈降计等各种计策,大将临阵单挑若干回合,以决胜负等等。
两部书的人物群像刻画同样有血有肉,无论水浒虚拟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还是三国真实人物如关羽张飞赵云,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数百年来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花和尚鲁智深
然而,两本书的军事战争描写虽然近似,但还是能看出一些明显差别:
《水浒传》中钩镰枪破连环马这一情节,历史事件原型应该是宋金战争中的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兀术)的精锐骑兵“拐子马”,实为古典名著小说的“道具流”滥觞的雏形。道具流在古典小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情节,是一种戏剧桥段的成型和发展过程,其核心是“一物降一物”的民间文学逻辑。
后续无数小说跟风沿用这一设定,派生了《杨家将》故事中的“降龙木”,《薛刚反唐》中的“乾元镜”,逐渐变成一种固定的戏剧模式,到极致便是《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纯仙侠小说中的各色法宝。
而是否承认这种“一物降一物”机械逻辑,也成为区别“三国流”小说(《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大明英烈传》,《残唐五代演义》等)和“水浒流”小说(《隋唐演义》、《杨家将》、《薛刚反唐》)的基本特征之一。
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木兽破象阵,以破藤甲兵,内里并不是这种机械逻辑,而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随机应变。比如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并没有藤甲兵,诸葛亮照样用。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邓艾和司马望破不了姜维学自诸葛亮的八卦阵,故事情节并未在此纠结,直接就是邓艾以巧妙的战术手段,就规避了八卦阵的存在。
《三国演义》中的神通广大人物,如南华老仙、左慈等,只是浮光掠影般出现,绝不影响故事主线剧情。参与了主线剧情的,张角会兵败病死,于吉会被孙策斩杀肉身,诸葛孔明固然可以借得东风、但七星攘命术被魏延轻易破去,亦绝不可能因自身的种种法术、仙术,逆转历史车轮进程。
而《水浒传》的重要人物“入云龙”公孙胜,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后期更习得“五雷天罡正法”,一人便可敌万军,稳坐梁山泊第四把交椅。
敌方阵营中同样有高廉、贺重宝、包道乙、乔道清、马灵等多名法师,其战斗力可以轻易击败一名甚至数名“天罡三十六将”级别的梁山头领,梁山能节节胜利,便是靠着公孙胜这张底牌。
因此,《水浒传》的这些法师设定,便使得该书不再是和《三国演义》一样纯粹的“军事战争小说”了,而带有了浓厚的“玄幻仙侠小说”色彩,恰恰处于从“军事小说”向“仙侠小说”过渡的临界点上。此后另一部不朽古典名著《西游记》,便是在《水浒传》开拓的这条新路上,发展到了新的巅峰。
(本文大部分内容为【最后的浪人】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整理发布)
微信公众号:狐言论史(huyanls1012)。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和您分享感兴趣的历史、小说、影视话题。
写文不易,若您喜欢,请轻轻一点下方栏,支持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