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杂志关注长篇历史小说《浚稽山》

2023-05-10 14:56:27


《新西部》杂志关注长篇历史小说《浚稽山》

王     宁

 


《浚稽山》出版发行的消息在网络上一公布出来,立即引起了省内文化圈以及国内一些主要网站的关注。《大写昆仑》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新书出版的相关消息后,陕西网、搜狐网、百度网、新浪网、丝路中国网等纷纷转载,这些信息引起了《新西部》杂志总编杨旭民先生的注意。


同时关注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的惠伟教授,她觉得奇怪:任某医院院长的同乡,为何会连续发一个作家新书发布的消息?当他看到“我家老大”的字样,才明白过来。哦,杭盖原来是他的堂兄。马上给自己的发小——杭盖的小弟打电话,得到确认。

    杭盖脑海里顿时闪出一个小丫头的模样,沉稳、矜持而有主见。那时毛蛋正上初中,学习很优秀。心想:这丫头长大了一定是个人物。

杭盖不得不强行将自己记忆中的小胖丫与眼前的大学教授惠伟嫁接在一起。


    与如今已是大学教授的惠伟通电话时,开口的刹那间,脱口而出的却仍然是“毛蛋……”

电话另一边的教授稍稍一愣,马上反映出通电话者是谁。准确无误地称呼道:“哥哥,一听声音就知道你是谁……”

几十年从没见过,在电话里瞬间判断出对方是谁,就应了那句话——亲情是割不断的。

她确认了这个消息后,马上与自己的高中同学:《新西部》杂志总编杨旭民打电话联系。杨总编十分惊讶地问:

“你认识杭盖?我们正在寻找他,想采访这位深谙西部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的作家!”


在惠伟的提议下,杨旭民总编立即出面邀请了著名文学评论家仵埂教授、记者杜尚儒先生,著有长篇小说《潮起潮落》的作家李红夫妇以及著有长篇小说《姻脂岭》的李印功先生等人,约定在西安饭庄相聚,决定举办一次《浚稽山》小型作品交流研讨,并由杨总编亲自主持这场研讨会。

杭盖作为当事人,当然不能缺席,比预定的时间早到了半小时,就坐在大厅里等候,约十五六分钟,大厅涌进三四个人,杨总编一眼认出了杭盖,原来是微信公众平台推介的照片起了作用。大家进了包间一一坐定,由杨总介绍,李印功老师补充,杭盖才把他们的名字与人对上号。

随后进来的是惠伟,她一见到杭盖,那种与生俱来的天然的亲切感是无法言表的。当她把老家的渊源等情况告诉给大家,人们才知道,原来彼此竟如此之近。



惠伟提来一瓶西凤,两瓶红酒。她让人打开那瓶白酒,一股醇厚的酒香飘进鼻孔,杭盖的眼睛有点发直,仔细打亮三十年的佳酿,当然是好酒。

杨总编及时捕捉到这一情景,向杭盖寻问起了《浚稽山》创作的前世今生,以及作者的成长环境。特别提出——你为何会关注西部民族这个陌生领域的创作?

对杭盖而言,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想了想,就从教师身份转为大型国企员工开始,从事产品推介与维修说起。这一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新疆、甘肃及宁夏走动了十多年之久。与众多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及维吾尔族的企业界及地方政府供职者成了朋友,有州上领导、县长,也有企业的老总及负责采购供应的处长等等。

生活经历地积累引起突变的诱因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导致的。一次在一家餐馆用餐时,与蒙古族的店主巴依尔的闲聊, 杭盖自以为是地说,"巴依尔,你的名字在内蒙古应称为巴雅尔。"



她笑而不语,点头默认。这是语言互译的转音,实际上杭盖忘记了卫拉特方言与蒙古语是有区别的,卫拉特蒙古地区使用的是托忒文,喀尔喀地区使用的是新蒙文(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蒙古语)与其它蒙古地区是不同的。

美丽的巴依尔会熟练地使用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及汉语,她无疑激起了杭盖的好胜心,与她讲起了蒙古人引以为豪地悠久历史与传统。引出了一大堆宗教话题,谈到了传入中原的线路,厨房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觉得奇怪,中原人信仰的怎么会是从新疆传入内地的?

在他看来,维吾尔人一直信仰伊斯兰教,怎么又会冒出来?

对此,杭盖并没有进行辨说。只是告诉他,“这是一个很严肃地问题,你若想弄明白,一定要向你们维吾尔人的最有学问的人请教……”

小伙子觉得杭盖说的有道理,还善意地给他的茶碗里续加了热茶。

通过这件事却引起了杭盖的思考,有了一丝写作的冲动,想把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交融以及历史事件,用一种文化人类学的视觉写出来。

杭盖最早采用的笔名是巴图吉日格,使用此名在《民族文学》《陕西日报》(副刊)发表过作品,这本来是一个很美好的名字,可同学中善意的不雅玩笑却引起他的不快。就放弃了这个美好的名字而改名杭盖,一直用到现在。这大慨是1997年前的事情了。

通过杭盖的改笔名事件,更说明了用文化人类学视角讲述文学故事的重要性。姗姗来迟地仵埂教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点。

李印功老师起身打开那捆书,把签好名的《浚稽山》一一递到众乡亲的手上,并给他们解释双语签名的意思:用汉语写的是蒙古语笔名,而用蒙古语或卫拉特(托忒)文签的则是我的汉语本名。

这时,杨总编开始正式主持《浚稽山》的作品研讨。他提出了一个文学评论范畴的新词——“富平文学现象”,说当下富平作家已成气候,写长篇小说涌现出一个庞大的群体,听到这个消息,令杭盖很惊呀?他对此知之甚少。



杨旭民总编和仵埂教授说杭盖是富平籍作家群中很有特点的作家,杭盖创作的西部民族文学,题材重大,和党益民一样,在创作题材上的选择视野宽阔,十分可喜!

杨总还说,《浚稽山》的历史长篇小说,丰富了富平籍作家的创作内容,为年底前出版的文学陕军中的富平现象一书,提供了新的材料。说明富平籍的作家在领军人物党益民的带领和影响下,成绩斐然。

仵埂教授听了杭盖积累西部民族文学的历史资料和对西部民族生活的关注与研究,说杭盖应该好好发挥一下自己的优势,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觉去审视不同社会族群的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文学未来的方向。把西部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出更大的成果。

仵埂教授从宏阔的视野,讲起了陕籍的几个重要作家,从陈忠实说到红柯,又从红柯说到《浚稽山》。特别是对《白鹿原》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让人们折服。评论大家的名头那是实至名归。

谈起红柯,仵埂教授的话题更多,因为在场的几人中,仵埂、惠伟与杭盖和红柯的交集最多,《浚稽山》的序就是红柯所写。西部应该是陕籍作家的金矿,可在阿尔泰采撷、挖掘金矿的作家却很稀少,最早的是以《最后一个匈奴》风迷全国的大家高建群,随后是红柯与杭盖等廖廖几人。



李印功知道杭盖对文学创作非常执着,坚持笔耕不止,但因工作地在秦岭深处的原因,和富平籍的作家打交道不多。通过《新西部》杂志的杨总,仵埂教授以及西安党校的王琪玖教授的关注,还有作家李印功的介绍,杭盖惊喜地发现富平籍的作家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闯出了那么大的世事,特别是出了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的党益民,这样优秀的军旅作家。感觉到身为富平籍作家,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也是一种荣幸!

令杭盖感到欣慰的是,富平籍作家很幸运,有领军人物党益民的感召和引领,有杨旭民、仵埂、王琪玖等著名学者对家乡文化建设与文学创作的关注和支持!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杭盖觉得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对长篇历史小说《浚稽山》价值的认可和提升,一定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对富平籍作家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新西部》杂志关注《浚稽山》,一定是新文学创作中的一件重要的事件,必然会在读者中引起波澜。

作家李印功及时插了一句:《浚稽山》的问世,让人们眼前一亮,在富平籍作家群里又出现了一个倾注西部创作的新红柯!这一点应该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浚稽山》应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眼下《浚稽山》就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宣传的好由头,因为《浚稽山》就是一个亮点!

研讨会从晚六时起,一直持续到十点,近四个小时的畅谈,是一次其乐融融的聚会,更是一场和谐的文化之旅。临近结束,几位作家互赠作品,并合影留念,依依话别,期望他日再聚一堂。



这次相聚,杭盖的收获最大,远超出了杭盖和惠伟教授的预期。

能将这些重量级人物召集在一起,绝不是杭盖的影响力,而是《浚稽山》中的历史人物——千古不朽的英雄苏武,春秋岁月衍进了两千之久,还能散发出这么耀眼光环的,仍然拥有无穷魅力的,唯我大汉苏武。也从侧面折射出当下文化族群中不言而喻的价值取向。

感恩乡情,感恩我等所处的好时代!


2018年04月21日




本期编辑:德吉卓玛

大写昆仑团队



【大写昆仑】编辑团队


总        编:林焕琴

策        划:杭    盖

特邀编辑:

    庞  羽   舒   敏  白玉稳

编    辑:

   张    默  紫    玉  李亚利

   李印功  樊芳丽  程    艳

   张    娟  邕粒儿  林焕琴

   王   宁   杭    盖




投稿须知:

*尊重原创:大写昆仑只刊载作者首发的原创作品。

*投稿邮箱:  

642792575@qq.com

931276007@qq.com  

*作者简介(附高清照片)

*原创保护:设定原创保护

公众号码:DXKL888888

=长按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