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丨新穷人是网络文学的最大市场

2023-05-10 14:56:27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至搜狐文化客户端参与讨论


导语:网络文学发展15年,形成自己的作者群、读者群、商业链,在网络文学澎湃汹涌的态势下,生机勃勃的表象之下,它的发展是否根深蒂固? 2015年9月24日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作协和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作协联合主办。江浙沪粤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祥地,在全国最早成立网络文学组织,也是积聚全国网络写手、文学网站最多的地区。以下为搜狐文化对论坛的全程独家报道:


2015年网络文学产值达70亿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85个亿,占到总数的42.6%。手机网络文学用户是2.49个亿,占网民总数的4.2%,一半以上的网民都在参与网络文学的阅读或者创作。去年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有90部拍成电视剧,有24部拍成电影。第三方统计,从产业的角度上直至2015年市场上网络文学的产值规模已达到70亿元。足以证明网络文学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面对网络文学利好的数据,网络文学到底真的是不是一个强大的产业,网络文学发展的态势到底是不是一个良性持续的良好状态?大而不强,丰而不富,多而不优,快而不稳。


  程晓龙继而表示,在我们的视线当中有上千家的网络文学企业,但大量的企业实际上挣扎在生死线上,八九成不赚钱。大量的写手,实际上徘徊在奔跑线上,赚钱的不多。大量的作品,游走在存亡线上。管理部门对于那些写着写着就没了的网络作品,难于统计和管理。在网络文学澎湃汹涌的态势下,人们光看到生机勃勃的一面,却没有认真思考它是否根深蒂固。


  上海作协副主席陈村指出,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网络文学从来不缺内容,但许多内容雷同,而优质的作品和具有创作潜能的作品往往被淹没。点击率、富豪榜等评价体系往往不能正确评价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当前的网络文学以类型化小说为盛,过为单一,似乎回到了小说开始的时候,以连年不断的讲故事为特征。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如何?类型化的文学是不是“文学”?评判标准如何?谁又是称职的评判者?


,网络文学经过15年三代人的努力已经改变了很多,今天活跃在网络上大部分的作家和点击率非常高的作品,实际上是类型化的作品。类型化的文学是不是文学?他的观点是,不管是什么文学是一样的,不管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文学核心的东西是一样的。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传达共同的价值,关注受伤的文明。如果从传达共同价值或者普世价值,关注受伤文明这个标准来要求,今天网络文学远远达不到。


中国评论界没有发明出应对网络文学的方式


  青年评论家项静则认为,人们在谈论文学评论和网络文学时,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错位。一个供和需的一个极大的错位。很多作家希望网络文学作品具有普世性,强调艺术性,不仅仅止步于称作网络文学,甚至希望网络文学终归能走向文学。在网络的限制之下,评论界一直有个焦虑,没有发明或者没有创造出一种应对网络文学的方式。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传统,思想性、意识性以及现在网络文学所强调的娱乐性,这其中的任何一条标准只要能够达到极致都是好文学。从传统文化里面孕育出的一整套评论方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今天的评论家面对具体作品的方式,对不同作品不同的阐释方式。以及在这个阐释过程中所凝聚的偶然性。


  网络文学的传统在哪里?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夏烈说,要重新认识故事的传统,受到《讲故事的人》的启发,区别故事和小说。故事的传统源远流长,在晚清的小说概念出来以后,故事衰落小说兴起这么一个历程。在中国的网络文学上,某种意义上故事传统正在兴起。在诸种力量的变化之下,好像过去的古典,中国叙事中国传统在衰落,小说在兴起。现在再一次回到故事传统,这个点是可以进行描述的。


“新穷人”是网络文学消费的新终端


  今天的网络文学的美学原则崛起了吗?爱读文学网总编辑吴长青的回答是:没有。他说,今天网络文学所有美在传统文学当中都有过,今天网络文学并没有在美学上超越。恰恰因为技术的发展,今天年轻人的自由度超过前一代人,这种强势遮蔽当代艺术的追求。汪晖在去年《开放时代》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这两种新穷人是当下新的状态——新穷人和新工人。新穷人,就是今天受过高等教育,整天刷屏,拿着四五千工资,生活在城中村的一群青年;新工人,今天的农民工的二代和三代,这两大人群是网络文学研究者忽略的两大人群。但他们恰恰是网络文学的生长的土壤所在,这两大类人群产生今天网络文学消费的新的终端。网络作家有重大的变化。命运共同体转变新的文化消费主义的一种资本。过去第一种的新穷变化,变成新穷人当中的资本,通过这样一种消费文化渗透到下一步的新穷人农民工的群体当中。应该是这样重大的土壤和历史背景之下,来谈网络作家的作品。


  中国小说最早的起源是神话和传说,吴长青认为魔幻题材创作没问题,包括当代作家当中都有很多魔幻,阎连科在《发现小说》当中提到神实主义。理论没办法突破,在这个基础上,应该思考如何建构新的话语体系。现有许多当下理论来自于国外。话语其实就是西方的,前面网络作家是全球写作,因为网络已经是全球性的,只不过是没有通过外语的方式去表达。晋江的成功意味着我们作家突破区域界限,我们只能说浙江籍作家,它实际上是全球性的,这一点是不能否定和忽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下网络文学的分析借鉴西方话语分析的观点。


作协应多关注网络作者孵化问题


  吴长青从《丛林法则》作者跳舞(原名陈彬)的身份切入,具体分析跳舞作为一个80后或者90头的年轻人,对照两种新穷人,他属于第一种人当中的精英。这个群里没有想法,对现有的世界和现有的秩序表现出的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推翻这个体制。所以在作品当中是有企图,包括人物的设计,包括世界建构。他写的都是非正常的健全的人格形象,这样的形象恰恰重新建立新的世界。他为什么得到很多底层新穷人呼应?他绝对不会凭空去捏造一个东西,因为他们是命运的共同体。读者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形成命运的共同体——这是网络文学总体特征,网络作家每个人都想建构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因而网络作家是对网络世界管理或者建设,对读者群进行分析,现阶段在审美上没有足够的关注。建议作协等部门关注网络作者的创作,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倾向,同时关注这两大人群孵化问题,这是潜藏在民间巨大的社会力量。


  《最强特种兵》作者廖群诗(丛林狼)从网络作家的角度,剖析了网文写作和传播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传统文学存在着巨大差异。网络文学属于商业写作这个范畴。商业写作面临市场的问题。网文的读者与传统文学的读者不同,最大的阅读习惯就是碎片式阅读,随时拿空余时间看10到20分钟。碎片式阅读会导致作者在情节设计、整个架构上的倾斜。读者碎片化、跳跃式地选择性阅读,对网络作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文学功能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学创作重点是倾向于审美和教育,网络文学争夺的是倾向于娱乐性,作者会把娱乐性当作创作的重点。用带有娱乐性的方式来营造网文的审美性和教育性。


  第三,网络文学之间传统文学还有一个“承”。位居网文排行榜前茅的作品,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上面下功夫,包括宣扬愤怒史、励志——这是网络文学的主旋律。通过很多情节的设计模式,来塑造奋斗、励志的人物形象,悲情的内容反而很少。这是网络文学的一个特点,网友平时的压力很大了,看网文的目的就是放松,不会选择看悲情的内容。


  第四点,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抓眼球。网络文学靠市场靠读者点击,所有网络小说前三章如果不能吸引眼球,作品就“死掉”了,情况非常现实。所以网文写作节奏快,一上来就抓眼球。以上四点是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比较大的四个区别。


  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马季在评论《芈月传》时,补充到,传统文学的作品不为特定读者对象而写作的,但网络作家会非常明确地指向读者群体。这也不难理解,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给读者看,或给专业人士或者研究作品的人读时,角度会很不一样。从网络文学的IP化的角度,《芈月传》作者蒋胜男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充分的考虑到影视改编拍摄的需要,预留了商业化的空间,在商业性和文学化里展现自己的叙事能力,和传统文学既柔和,又不矛盾。


  很显然,在管理者、传统文学评论家、网文作者、网文读者之间对网络文学尚未建立起一套普遍试用的评论体系。网文作家跳舞(原名陈彬)大胆提出:网络文学是否需要评论者?应由什么样的人来做网络文学评论者?他以电影评论人举例,第一他们可能是电影的从业人员,第二具备电影业相关专业素质,第三是电影爱好者,看过很多电影作品。但在网络文学评论界,尴尬的情况出现了。作为一名网文作者,他大胆指出,通过和从事传统文学研究的老师沟通五六年时间,到今天为止,或许并未得到他们对网络文学真正的了解,甚至否定评论者对于小说优劣的评判。他认为网文评论者首先应是网文读者。评论者所说的升级、情节的紧张、爽,在他看来是错的。网络小说除了升级流之外,还有重贴流、慢、细。


  传统评论人对网络小说要求有文学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感。但实际情况是,先有需,才有供,不是网络小说作者去选择读者,而是读者选择了网络小说。跳舞认为网络小说和传统小说之间的关系是阅读习惯上的推进。网络小说的存在是培养中国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一个人十几岁开始读网络小说,很浅显,很通俗,要跟十几岁的孩子谈社会责任感、文学素养,他没有自然也接受不了。看到二十几岁三十岁的时候,他成长了,可能就不会再看现在的网络文学了。这时候什么来接替他的阅读内容,谁完成下一步的责任呢?传统文学。用中国教育打比方,网络小说可能是九年义务教育,传统文学是大学。传统文学和网络小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应该是接力棒,网络小说跑第一棒,传统小说跑第二棒。而不是让传统的文学家指点网络文学小说作家该怎么做,该怎么写。不同的功能,不应用同一标准来套用。


  同为网文作家的血红(原名刘炜)持相似观点,在网文圈里面,大家普遍承认一部分作品是是标靶定位,针对特定的群体,创作适合他们的书。但网文里面有精品,从所谓的文学性上,艺术性上,包括对人性对各种道德伦理,在他们看来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如果再一味蜕变,网文可能就不成为网文,而走向传统小说。他从业十三年,心目中成功的作品就是能够写到读者跟他一起流泪,真情流露。


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丛林价值观


  不仅仅是网络文学,在整个当代文学当中,都面临价值观的问题。一个直面的弱点就是丛林法则价值观,对暴力、暴君的膜拜,,,谁的权力大,谁就掌握真理。有些作品依赖丛林法则的渲染,通过战斗方式来制造快感。然而丛林法则的价值观其实是一种应该被严重谴责的。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王祥这样评论。


  魔幻题材的作品都有世界设定的问题,这也是网络文学当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玄幻小说、奇幻小说里虚构的世界会给人一种误解,认为这种世界设定是随心所欲,不走人间法则的限制。王祥建议,越是远离现实的世界,必须要强调自身的内在的统一性。世界设定的整体布局会受到读者的推敲。神话世界的构建只能用满足内在统一性一个体系融合其他神话体系的要素,和世界来源不冲突的情况下才能吸收其他的神话元素。


  起点中文网编辑安逸在分析《机动风暴》是如何在科幻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后,指出了两点网络文学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弊病也是网络文学因读者导向所导致。一是网文作品在后期质量普遍下降。写到最后,不但作者写累了,其实读者也看累了,导致仓促结尾。二整个写作过程中,对配角的描述相对较弱,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读者的妥协。因为从读者体验上来讲,五千字还不写主角,读者可能弃你而去。好的迹象是,读者渐渐开始接受作者不写主角,然后去写氛围、去写配角,读者接受度越来越高。现在网络文学IP化,拓展影视、游戏等周边,厂方需要不但有主角,还要有配角。这样促进越来越多的作家对配角描写更丰满,对气氛的烘托会更多,这个是在过去没有的。


网络文学已经到了寡头控制整合的时代


  影响网络文学的四个力量:读者的力量,资本的力量,评论家文学积累的力量,国家政府方面的力量。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夏烈认为IP时代要做好综合管理。IP中心时代到来,网络文学这么蓬勃发展,但是也同样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综合治理,网络文学是一个社会学、经济学、。IP时代的到来从内容到产业,到社会影响,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IP中心时代怎么样做综合实力,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谈论文学和谈论IP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他坦言,网络文学已经到了一个资本家和类似于寡头控制整合的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文学这个概念要成立,那现在显然就是说资本家如何说服人们这些作品是文学,必须大量挖掘文学因素。这个不是无用的,某种程度上来讲,对于网络写作来讲也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重塑网络形象是有价值的。


本文为搜狐文化微信首发,孙钰编辑整理,欢迎转载






长按二维码关注
回复关键词查看
其他
偏见
我说
子东时间
微信号:打开(ID:sohu culture)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