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文|莉莉安
今天,莉莉安在刷微博时看见了一篇名为《我劝你别看老狼的爱情故事,除非你想哭》的文章,作者将老狼与妻子潘茜的爱情故事写的缠绵悱恻,曲折动人,令人生羡。
通读全文,一股浓浓的知音体外,莉莉安更感到了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打开老狼微博一看,才发现他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并称:“我也劝你别看老狼的爱情故事,因为都是瞎编的!”
而早在15年老狼就在微博上转发过一篇网友自编自造的文章,称它是“吃铁丝拉笊篱”。
面对老狼在微博上半吐槽半嘲讽的语气,莉莉安只想问一问那些挑动读者情绪的人,这不打脸吗?脸疼吗?
两年前,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小明问:“大师,什么叫民谣?”
大师答:“一段旅程、二位姑娘,三个和弦。”
小明又问:“大师,怎么才能成为一位民谣歌手?”
大师又答:“一段旅程、二位姑娘,三个和弦。”
这听起来多么讽刺啊。
文艺清新的民谣的确是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地方。但在这个充斥着低俗小说、网络游戏、大尺度直播的年代里,总有很多身在其中的投机取巧者,觉得不过瘾。
他们身体力行地包装各种诗意,然后不遗余力地推销出去,来寻找一种莫须有的共情。
直至今天,很多“被包装”的民谣早已不再是真正的民谣了,尽管外在光鲜亮丽,但内核却都是面目全非。或者说,情怀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
莉莉安想说,音乐之所以为音乐,正是因为它的故事性之外依然存在着触动人心的地方。
这份心情与几段恋情无关,与经历多少磨难无关,它们从音乐人最简单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情感和生命!
而那些虚伪的、定性的故事,最简单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一些利欲熏心的目的破坏了歌曲中最纯洁的,不该被玷污的音乐性。
而被这种无辜知音体染指的,又何止老狼一人。
当年许巍在录制专辑《那一年》前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通过了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与家人的鼓励,他才从抑郁症的困境中走出来。
在那之后,网络上开始流言遍布,一些为博热点不择手段的人在网上编造了一段许巍与妻子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声称许巍走出抑郁多亏了妻子花费了两个月时间自学吉他,每天弹奏给他听。这种把爱洒向千万家的玛丽苏情节竟然在网上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疯转。
当时的莉莉安看到那个故事便不禁发笑,光靠着听听吉他就能治愈的抑郁症,还不如一场感冒来得严重,这种治疗方式和直男们口中的“多喝热水”又有什么差别?
只要聊到民谣歌曲,我们一定能听说许多与那首歌有关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归纳汇总,套路不过二三。
要么是在异乡邂逅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姑娘,却无奈于俗世现实分离;要么是心爱的姑娘因为一场疾病离世,留下“我”一人世间独游;要么是少时的心上人在都市繁华中迷乱了眼,一段感情断送在离别的站台;要么异地、家庭都没能拆散“我们”,一路挫折中遇见了爱情的真谛……
这些故事无外乎把情节吹得曲折离奇,至于这其中的逻辑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即使我不多做陈述,相信大家都了然于心。
我当然不可能告诉你,那些写出离奇动人故事的作者们,在电脑屏幕背后是怎样笑话被他戏弄得痛哭流涕的读者。
当一条条转发,一次次评论,一个个点赞刷爆他们消息提示时,他们是怎样自得于自己构造的令人发笑的乌托邦世界;当那些捏造的故事三人成虎变成现实时,他们是如何自欺欺人的一遍遍重复与传播。
民谣不是传奇,也不该成为传奇,它只是平淡生活里最抒情的描述,它应该在细微中发光,在真实中动人。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将自己的感情代入进歌曲无可厚非,但是保持认知的独立性,不将个人脑补画面强加到演绎者身上是对作品和创作人的尊重。放下作品,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柴米油盐中平凡长大、而后缓缓变老。
莉莉安想站出来捍卫这些音乐人和作品,因为在我接触到音乐的那一刻开始,慰藉我的从来不是网上疯转的那些故事,而是他们在作品里表露的态度和与我共鸣的心声。
请牢记,我们使用耳朵去倾听音乐,而不是靠眼睛去阅读音乐。
接下来我们可能还要会遇到很多文字优美、语言流畅、结构工整又情绪动人的网络文章,它们看起来是那么“完美”,只是它们又是那么低贱。
最后,莉莉安只想到了草东的一句歌词:“那东西我们早就不屑啦。”
公路61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果酱星球”演唱会早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