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金银花开》滇越铁路系列篇
一、餐风露宿
马哥头一路不敢停留,不时催促马帮快走,大家马不停蹄急匆匆赶路。他接到东家的指示,五天内必须赶到元江。
要在往常,他们到江外运货,总要在阿迷城带一些洋货、盐巴、红糖和大姑娘们喜欢的头巾挂饰品等物,这样,一个单边,也是可以有一小笔收入。这一次可不行了,就是轻装简行也得抓紧才行,还想花时间采购货物,是来不及了。
跑马帮的人都知道,选择路线是最重要的。云南山多、山大,如果多绕几里路,就可能白搭上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路。所以,老一辈们走下来的马帮路线,几乎从元至明、清到民国一脉相承。
滇南,有两条驿道途径阿迷。一条是滇桂线,自昆明,经宜良、路南、弥勒、至阿迷后,经马者哨、中和营、平远街、砚山、广南、百色、田州、直达南宁;另一条是滇越线,自昆明,经宜良、澄江、婆兮,到阿迷后,经蒙自,蛮耗、红河入越南河内,到海防。这些古驿道,全长数千里,实可谓艰难马帮古道,而阿迷则是滇南茶马古道必经的中间站。
滇西南红河、元江以东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江内,而元江以西称为江外。茶叶要到江外元阳、普洱等地订购,有的客商则直接进到主要产茶地景洪收购。
一次,他的东家亲自出马,已经先赶去普洱组织货源。
他听说,上一批茶出事了,在火车运输时,茶叶渍了雨水。
按说,茶叶在运输时,有的茶商为了不少茶叶折碎,还有意洒上干净的水,便于保证茶叶的品相。但是,雨水却是不能沾的。不然,如同铁钉遇雨水,立马就会生出淡黄的锈斑。
得知全部茶叶损失的消息,东家心急如焚,几天前就带人出发了。
他则带着大队马帮随后跟进。
糟糕的是,雨季来临,货商最不愿意在雨季采购茶叶,跑马帮的人则更是不愿沾茶叶的边了。他想,他的东家可能是急昏了头,或者,是实在无奈而为之?不然,这种高风险的生意也敢做。
他们马不停蹄,出阿迷,转临安,进石屏,眼看到扬武小镇,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下到元江边上。
“二哥头,哦,马哥头,太累了,休息一下。”小青菜一头的汗水,骑马赶上来。叫二哥头是进城后,大家改称马哥头为二哥头。
马帮上路,就得叫叫他马哥头。
马哥头恨恨地骂:“年纪青青,有的是力气,赶紧走,赶紧走,别乱说话。”
大家不约而同对小青菜报以白脸。大家知道,上一趟出货,搞出乱子,多少与小青菜有关系。
马帮的弟兄最迷信不吉利的人。
这一次,小青菜跟着来,马哥头的两个弟兄知道火车站交货的事后,就借故有事,不再跑这一趟生意。
时间紧,人手不够,小青菜又从煤矿山找来两个年青人,马哥头一时也难再找到合适的人,心想,就十天半月,凑合着用用吧。
正午时,天还下着濛濛细雨,他们到了扬武镇。
大家停下来吃了些干粮。
马哥头下马到茅棚解个小便。回来时,他看到有的兄弟口里含着干粮,人却在大雨棚下呼呼睡着了。
天呀,要是生病就麻烦了。
无论如何,得让大家休息一下了。三天三夜,大家累得已经不成个样子了。
马哥头叫店小二抱来棉被,自己给每一个人盖上,又叫煮一锅姜汤。吩咐完一些琐碎事务后。他也感觉困得不行,便一头倒进干谷草里铺的床上,呼呼大睡。
马哥头的东家,也就是国强的父亲。几天前就过了元江,一路爬山,过了墨江县,再一路紧走,才到了普洱县城。
这里是茶叶的集散地。批量的茶叶,只能在这里收购。
他原想不再做马帮生意了。特地从元江去阿迷,向顺子的父亲说明自己的打算。
不想,那批货竟出了意外。
那天傍晚,顺子带着一个人找到他住的阿迷洋酒楼。
原来,发向昆明的茶叶,由于雨季,山洪暴发,泥石流堵了铁路,火车在徐家渡火车站附近被困,被迫露天停车,导致车厢渍水,茶叶被雨水浸泡,造成货损。
昆明公司急等要货,顺子爸已经送被调包的茶叶上昆明还未能回来,昆明公司只得打电话到阿迷,让公司在阿迷的代办传达继续下单购货的通知。
说来也真是不走运,他们的货可以从元江过玉溪再上昆明的,要是没有铁路这一环节,也许就没有后边的事了。
可是顺子爸指定茶叶一定要先运到阿迷,再由火车转运到昆明。谁也料不到的是,火车出事了。
唉,都是后话了,现在不管怎么说,货没有到昆明,按规矩,都还是自己一方的责任必须承担货损。
现在昆明方面坚持要货,他只得第二次组织货。
大家担心,进入雨季,马帮运送茶叶太危险。
可是来人早有准备,拿出一个防水黄油布包,告诉大家,雨水的问题不用担心。国强拿防水黄油布到水桶里一浸,拿出来,果然不沾水。这比现有大家用的棕树梭衣轻巧许多。大家才放下心来。
他作为东家,他不得不认真细致一些,他曾单独问来人:
“还有防水黄油布吗?”
“有,足够你们用的。”
“那货款怎么处理?”
“实时货价,运费另加三层。”
“前一批货损怎么办?”
“这个事,我们老板说了,他会亲自给你谈,不会扣欠东家一分一毫。”
“果真?”
“当然真的了,我听说,洋人的火车运货出现货损,洋人会照价赔偿。”
“既然如此,那好,我们就再跑一趟。”
他当即作出决定,自己先到普洱,收购茶叶,完成最后一趟马帮货运。国强与顺子仍然按计划到越南进货,准备办厂的设备。
第二天一早,他带上几个人就先行一步。马帮则由马哥头随后带着跟来。
要说云南的驿站古道,几代人跑马帮的他,是再熟悉不过了,单单说运茶的路线。出云南的就有好几条,滇藏线是通往中原的主要一条,还有就是滇东入贵州,进湖南、广东、广西;二十年前,法国人修通铁路后,出海的一条就改为滇越铁路,省下近一个月的时间。
早年,他就一直跑马帮,他的一个远房家族亲戚谭三少,曾经跟着跑了两趟景洪。因不适应餐风露宿的生活,只得先回去通海老家。
他少了一个很要好的伙伴,心里总是郁闷不已。后来听说三少带家人离开了云南,一直没有消息。
如今,自己也是快六十岁的人,要是三少还活着,也应该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吧。
想起三少,自己就觉得好笑。明明俩人年纪相差不多,他却要叫三少为爷,原因是三少的辈份与他爷爷是一个辈的。可他才不叫三少爷呢。他就与其他大人们一样叫他三少。三少听了也不恼,自然,他就特别喜欢与三少在一起玩,时间长了,俩人关系竟特别的好,一刻见不着,就挂念起来。
自从三少离开马帮后。他难过了好长时间。他真的想喊三少一声爷爷,可就是没有机会了。打那以后,他对姓氏家谱感兴趣了。只要是家谱,不论是本家姓的,还是他家姓的,都收集起来。有时,还花高价从人家手里买。久而久之,他成了人们眼里的“百家姓”。哪一个人想了解本家姓的来历,他都能一五一十说得清清楚楚。
明朝初年时,中原随军到云南的姓氏就有二百多,这还不包括以前各个朝代迁移、充军、做生意等等进入云南的姓氏。
有一次在晚饭后,儿子国强问起自己本家谭姓的来历。他特意让国强给自己泡好一壶茶,在月光下讲了谭姓的来由。
“这么说,谭姓是有历史记载的。不只是一种传说。”
“当然了,《左传》和《史记》中记载的谭国,就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后代,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其祖父就是黄帝。《诗经》中也有谭公的记载。而民间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说法。在《姓谱》和《万姓统谱》中更是记录得清清楚楚。”
“那么,其他姓氏呢?”
“其他姓氏,由于三皇五帝均有后人子孙,又分出了很多个姓氏。”
“这么说来,各个三皇五帝的后人,应该是一家人了。”
“对啊,炎黄子孙,说得就是我们各个姓氏是一家人。”他为国强有如此高的的悟性,感到高兴。
“我们是炎黄子孙,那么,现在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到云南的呢?”国强又问。
“是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禹的夏王朝被商朝取代,商朝又被周朝取代,以后周朝天下又分为很多国家。各个姓氏的人又分别迁移、混合生活。北方有谭姓的子孙生活,南方也有谭姓子孙生活。”
“最近几百年来的情况呢?”
“啊,由于改朝换代等等原因,大明朝时,皇帝从中原派出大军平定云南战事。随军而来的姓氏,有二百多个。分布在云南各个地方,我听说三少的父亲做过一份家谱。可惜没有机会看到。”
“三少是谁啊?”
“三少呀?我得喊他爷爷。他父亲呢,我得叫祖父。”
“哦,那是百十年的事了吧。”
“不,其实,三少的年纪也就与我差不多,只是他的辈份比我高而已。”
“我明白,人小辈份高,村里好几家也是这样。”
“是这个理。”
“那我道明、道顺叔叔比三少辈份还小吗?”
“对。”
“要是哪一天,我见到三少老祖的孩子,也要叫他们爷爷吗?”
“嘿嘿嘿,当然要叫爷爷了。”
“你叫过三少老祖爷爷吗?”
“这,没有——”
“为什么?”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 ●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创稿件投荐稿邮箱:bc@kfbook.com
聚焦全球华人 弘扬中华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 | 助中国走向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